百合,國家藥食同源目錄中藥。具有養陰潤肺,清心安神之功效。常用于陰虛燥咳,勞嗽咳血,虛煩驚悸,失眠多夢,精神恍惚。
《本草經疏》:“百合,主邪氣腹脹。所謂邪氣者,即邪熱也。邪熱在腹,故腹脹,清其邪熱則脹消矣;解利心家之邪熱,則心痛自廖;腎主二便,腎與大腸二經有熱邪則不通利,清二經之邪熱,則大小便自利;甘能補中,熱清則氣生,故補中益氣;清熱利小便,故除浮腫、臚脹、痞滿、寒熱,通身疼痛。乳難,足陽明熱也;喉痹者,手少陽三焦、手少陰心家熱也;涕淚,肺肝熱也。清陽明三焦心部之熱,則上來諸病自除。”
《本草述》:“百合之功,在益氣而兼之利氣,在養正而更能去邪,故李梴氏謂其為滲利和中之美藥也。如傷寒百合病,《要略》言其行住坐臥,皆不能定,如有神靈,此可想見其邪正相干,亂于胸中之故,而此味用之以為主治者,其義可思也?!?/span>
《本經逢原》:“百合,能補土清金,止嗽,利小便。仲景百合病,兼地黃用之,取其能消瘀血也?!侗窘洝分餍皻飧姑浶耐矗嗍巧⒎e蓄之邪。其曰利大小便者,性專降泄耳。其曰補中益氣者,邪熱去而脾胃安矣。”
《本草從新》:“朱二允曰:久嗽之人,肺氣必虛,虛則宜斂。百合之甘斂,甚于五味之酸收也。”
《醫林纂要》:“百合,以斂為用,內不足而虛熱、虛嗽、虛腫者宜之。與姜之用正相反也。”
